广州2025桑拿蒲友论坛网,一品楼qm楼凤论坛,聚凤阁信息论坛,一品阁论坛(品茶)

请百度搜索中国氢能汽车网关键词找到我们!

国内资讯

城燃企业抱团进军氢能产业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0-11-4     浏览次数:    

  核心阅读


  业内认为,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可构建燃料电池企业、燃气企业、物流平台为主的合资公司,利用城市燃气行业的需求,在LNG、CGN等运输装备领域推广氢的使用,也可以利用城市燃气企业的管网参与氢的供应,打造闭环,降低中间的交易成本,绑定利益相关方,最终提升终端氢能的经济性。



  作为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枢纽和纽带,氢能与其他能源品种的耦合效应正在日益显现。日前,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成立中国城市燃气氢能发展创新联盟,旨在发挥城市燃气行业在推动氢能经济性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大众“用得上”“用得起”氢能。



  75%氢能制备依赖天然气


  长期来看,在氢能的制取端,绿色、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技术和成本制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宗氢源依然需要依赖煤制气和天然气制氢。


  根据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0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8.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天然气制氢在环保、效率、能耗、投资以及碳排放等方面相比其他制氢方式更有明显优势。另外,基于目前已经完善的天然气产业和基础设施,天然气能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充足、低价的氢源?!彼拇ㄑ橇鲁ね跻登谥赋?,“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天然气制氢已经占到75%,而煤制氢20%左右,电解水制氢大概不到1%。不过,与美国天然气制氢占比95%相比,国内占比仍然较低?!?/span>


  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一村认为,天然气与氢能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各大城市的燃气行业发展氢能具有明显优势。其一,燃气领域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已逐步成熟,燃气企业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运、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技术人才团队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经验,可供氢能产业借鉴;其二,在行政赋予特许经营权的行业背景下,城燃企业通过拥有的现成管输网络、加气站和门站等基础设施,以及终端用户资源覆盖面广等优势,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行业配套和应用推广保障。



  天然气价格波动影响制氢成本


  氢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也给人“高”“贵”的印象,即储运成本过高,运营费用太贵。这致使其在推广过程中,用户遭遇“用不上”“用不起”的尴尬。


  王业勤认为,目前,天然气制氢的主要挑战在于,要依赖于现有的天然气管网,而天然气管网又必须依赖于LNG的配送体系,如果没有管网又没有配送体系的话,那么天然气制氢就无法实现。与此同时,LNG 的价格波动和上游原材料,都将影响到制氢成本。


  云?。ǚ鹕剑┣饽鼙曜蓟葱卵蟹⒅行闹魅握约衔鼻拔夜烊黄酝庖来娑冉细?,或使得天然气制氢技术路线受制于人?!拔夜蠊婺L烊黄魄庵饕植荚谖鞅钡忍烊黄试聪喽苑岣坏牡厍K孀盼夜烊黄枨罅恐鹉晟险?,天然气供应紧张局势进一步凸显,天然气制氢规?;⒄谷菀资芟蕖!?/span>


  “举例来看,天津石化在建10万立方米/小时天然气制氢项目、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5万立方米/小时天然气制氢项目等,都具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且装备投资高,这将抬高终端产品的价格。”赵吉诗说道。



  推动城市燃气与氢能深度融合


  虽然面临上述挑战,但也有专家乐观地认为,天然气行业发展氢能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城市周边的大、中规模天然气制氢模式和站内小型天然气制氢模式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黄一村提出,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可以构建燃料电池企业、燃气企业、物流平台为主的合资公司,利用城市燃气行业的需求,在LNG、CGN等运输装备领域推广氢的使用,也可以利用城市燃气企业的管网参与氢的供应,打造闭环,降低中间的交易成本,绑定利益相关方。


  “以佛山为例,目前规划2个集中制氢厂,配套高富馏分油深加工项目,制氢总规模是每小时6万标准立方米,年产4.2万吨氢气。由于依托石化项目3.2万吨/年的用氢需求,制氢装置规模效益比较显著?!被埔淮灞硎?。


  王业勤表示,中国城市燃气氢能发展创新联盟将发挥出区块链经济的作用,帮助后续进入氢能领域的城市燃气企业降低制氢投资的成本,促进城市燃气行业与氢能产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联盟的成立,有助于燃气企业转变制氢思路,也有助于推动修订氢能标准和法规,更有助于推动人民群众对氢能的接受程度?!蓖跻登诒硎?,“未来氢能的发展,要去工业化,降低大众对氢能的恐惧,同时要做到平价,让人‘用得起’‘用得上’?!?/span>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02日   第 10 版) 实习记者 韩逸飞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