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2021年的燃料电池车辆的数据:产销分别为1777辆和1586辆!放眼全球,除了现代的NEXO超过日本的Mirai,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和公司基本上乏善可陈。中国这个数量,妥妥的世界第三,商用车领域绝对地世界第一。
而且在2021年我们的主流媒体上成功地展示了一个概念:乘用车用纯电动,商用车用氢燃料,搞得整个世界中,不这么做的就是“走偏了”。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按照2022年1月16日与2021年1月16日相比,宇宙第一氢能公司加拿大巴拉德Ballard下降62.14%,美国普拉格Plug Power下降58.68%,瑞典新秀保胜Powercell下降57%,这些知名氢燃料公司纷纷股价腰斩,引发无数讨论,是不是“该抄底”了?
相比国外氢燃料电池企业的“窘况”,国内的企业,尤其是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现在开始充分发挥优势,快速发展,高筑城墙,之前几千万为单位的投资,都要转向以亿为单位的投资了。国电投,1月11日,同日在武汉和佛山签署超级大单,在武汉要和东风商用车做1000台重卡,在佛山要投100亿做产业基地,让其他同行企业望尘莫及。
这边手笔大,那边就有“动作快”,上汽红岩只用了3个月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厂并“新车下线”了!这种“模块化”的产线,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灵感。
尤其是1月10日公布的第四批和第五批的“河北”和“河南”示范群,一下子颠覆了人们对“地域”的理解,不得不从整个产业链上来联想。不论是来自哪里,总能找到一个“带你玩”的组织。
淄博因为坐拥“东岳”质子交换膜而独霸五大示范区,可是在公告上,很多企业在质子膜那一栏里却写上“保密”。质子交换膜成了“卡脖子”的技术。所以能和膜挂钩,就可以主动出击,招兵买马,发布百万平米级别的质子交换膜产业计划。
依然还在排队的湖北、四川都没有静待,而是积极主动出击:武汉的众宇氢能在船舶领域和广东众江签署协议提供船舶用的燃料电池系统。成都甚至推出了加氢站补贴1500万/站的政策,并且对于电解水的电价进行补贴(0.1-0.2元/kWh),开创了加氢站新技术的新补贴的新局面。这是对电解水站内制氢技术的肯定,所以会带来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连农村农业部都开始行动起来了,鼓励全国人民大力发展“光伏储能”、“光伏制氢”产业。
上海嘉定在新年又一次以新的数字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到2025年的目标,现在已经高达3500台,加氢站18座,氢气的价格也硬是被拉到了35元/kg以下。上海临港的环湖新能源车也从之前的超级电容车换成了氢燃料电池车,总算是可以在寒风中空调开得很足了。这是老百姓体验改善的过程。
山东在氢能方面交出了22座站,848辆车的成绩,并且高举“氢进万家”的大旗,在中国进行试点突破!
中国石化率先在冬奥举办地附近15km左右的地方建成了一个站内氢气质量检测的装置,从氢气品质上来保障奥运的氢的供应。
传统车尾气处理的行业巨头,无锡威孚在经过三年多的储备以后,携他们之前在海外收购的两家企业,浩浩荡荡地回到国内,进行新的规划:2025年30亿的投资!产业化!产业化!
国外那边的氢能大消息不多,只有丰田在丹麦签了一个合同,要投入500辆出租车,且让大家拭目以待,是否能够让加氢站网络跟得上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