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3月22日,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起步区北区建成投运。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立足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以加氢示范站、国际氢能交流中心、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试验基地为支撑的“3+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园区围绕燃料电池、氢的制储运加和建筑能源三个产业链,累计对接项目超过300个,其中,98家企业注册落地,亿华通、东方氢能、稳力科技等40家企业签约入园。已建成的亿华通厂房位于示范区6号楼,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目前,企业设备已进厂,正在进行试生产前的调试,预计4月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据报道,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大兴国际机场,紧邻京东“亚洲一号”、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枢纽,致力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应用场景和氢能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示范区。其中建筑面积1300㎡的大兴国际氢能孵化器位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2号楼,这里具备丰富的氢能应用场景,可以通过“深度孵化+精准投资+创业培训+品牌曝光+资源对接”的孵化模式,打造氢能产业垂直孵化空间。此外,示范园北区的涉氢测试区总体规模约1500平方米,承载园区企业涉氢测试及实验功能,为产品摸底、研发及迭代提供重要保障。公共测试平台位于示范区10号楼,由中国汽研和科威尔联合运营,可为示范区及京津冀氢能企业提供专业、快速、便捷、高效的燃料电池测试服务。在相关产业的车辆推广方面,园区引进了顺亿达、水木通达、氢运羚壹等11家运营平台企业,保障车辆应用推广。2022年,推出全国首个一次性交付大批量100台燃料电池冷藏车投入运营。2021年8月16日,《北京市氢能产业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方案》提出,北京在2023年前要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北京将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到2050年,氢能需求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碳减排约7亿吨,实现氢能在能源体系中占比超10%助力碳中和的目标,行业政策利好不断。2022年,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大兴区还将围绕国家城市群考核重点任务,联动各城市,落实京津冀城市群实施方案,完成示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