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91.8万台。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工程,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户贫困户。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全面推行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以来,累计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1500亿元。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于“全球最佳实践行列”。
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是:
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去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又超过5000万千瓦,5月份进一步突破了10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来,还核准开工了6台核电机组。
二是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我们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经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我想,大家生活在北京,应该感受得到这些年空气质量的改变,应该来说,我们在这其中还是作了贡献的。另外,我们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我们已累计建成392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就是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2030年,我们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作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国家发改委一起全力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电基地建设按周调度、按月监测,督促相关省份加快推动项目“能开尽开”。
二是建立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网工程纳归审批的“绿色通道”,确保大基地项目“能并尽并”。
三是在不触碰生态红线、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我们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快落实大基地项目用地、环评、金融等支持政策。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第一批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第二批项目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主要分布地。第二批项目目前已经纳入了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当中,目前这些地区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的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调度监测,组织开展基地建设情况专项监管,确保第一批、第二批基地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同时,我们近期也印发通知,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七个陆上新能源基地、两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还有五个海上风电集群基地,请这些基地所在的省份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通过这些基地建设,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新型储能是促进新能源规??⒗谩⒐菇ㄐ滦偷缌ο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电力司司长何洋表示,传统的电力系统是因为电力不可储存,所以电力系统要瞬时平衡。随着风电、光伏大范围接入以后,因为风电光伏不确定性,系统也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这时候新型储能在这个系统中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现在新型储能的发展受到电力行业、制造产业、社会的高度关注。总体来说,从“十三五”以后,我们的新型储能处在从研发示范到商业化发展初期的一个过渡阶段。现在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示范项目的建设、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在构建政策体系方面已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新型储能的市场应用规模在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在初步显现。新型储能目前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在新型储能的技术水平和装机规模在稳步的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现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延长寿命以及提高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关于新型储能的技术标准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我们知道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产业化的进程都在显著提速。到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已超过了400万千瓦,虽然相对于我们国家总体的电力装机来说数量很小,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很快。
二是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在不断拓展。现在在新能源加储能,就是风电、光伏加储能配置,还有刚才介绍的沙漠、戈壁、荒漠基地电源的配置方面,风电、光伏、煤电加储能,这也是一种配置模式,以及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互联网+储能”“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不断地涌现。
三是新型储能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初步建立。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在新型储能的创新规划、应用项目管理、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行方面都制定了初步的政策机制。
下一步,我们在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方面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新型储能的试点和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来带动我们新型储能的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同有关部门一块研究新型储能成本的疏导机制,建立新型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可以推动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和发展。
三是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储能的专项规划研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储能。
四是利用好新型储能的大数据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我们整个新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今年,国际能源形势非常复杂,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难免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可以说,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国的一致行动,新能源也成为了各国竞相角逐、争相投入的重点领域,是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要战场。今年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实现了量价齐升,我们国家的组件出口量今年上半年达到了78.6GW,同比增长了74.3%,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了2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3.1%。
近年来,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论是装机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我们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凸显,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就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国家新能源发展明确了新任务,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当然,乌克兰?;蔡嵝盐颐牵淙荒茉绰躺吞甲偷拇笄魇撇豢赡孀?,但是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统筹谋划,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坚定信心决心,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巩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为建设能源强国、保障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 上一个:光伏制氢在我国西北区域已具备经济可行性
- 下一个: